发布时间:2025-07-05 14:31:46 阅读: 81次
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華夏時報記者 張智 兩會報道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全國兩會上發布的“國家賬本”(全稱《關於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收入總量為245112.62億元,支出總量為285712.62億元,赤字40600億元,與預算持平。
“今年的預算報告更加突出民生溫度,財政資金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注重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孫誌在解讀預算報告時表示。
支出更注重民生
預算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702.12億元,為預算的98.1%,比2023年增長1.3%。其中,稅收收入174972.01億元,下降3.4%;非稅收入44730.11億元,增長25.4%。加上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25410.5億元,收入總量為245112.62億元。
對於非稅收入的增長,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主要是一次性安排中央單位上繳專項收益以及地方依法依規加大國有資源資產盤活力度,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和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加較多。
從支出來看,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4612.25億元,完成預算的99.7%,增長3.6%。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100.37億元,支出總量為285712.62億元。收支總量相抵,赤字40600億元,與預算持平。
2025年,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支撐。
從財政支出看,發揮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擴投資、保民生、穩就業、促消費等領域需要強化保障,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鄉村全麵振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支出剛性增長,糧食儲備、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支出等繼續增加。
不僅如此,按照預算報告安排,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進一步向實施區域重大戰略、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麵傾斜。
同時,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其中,8000億元用於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5000億元用於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加上彌補赤字的國債,今年新增政府債券規模達到11.8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9萬億元。
在轉移支付上,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34萬億元,同口徑增長8.4%,重點是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自主財力,有效提高地方財政保障能力。同時,增加安排促進高質量發展激勵資金,引導地方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內生動力。
“預算報告中既有存量政策的接續發力,又有增量政策的銜接給力,充分體現了中央財政加強逆周期調節的決心,將有力地支持全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椿元表示。
化債成果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四季度,我國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三年每年2萬億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這項政策通過整體設計和機製重構,在主動化解債務風險的同時,支持地方騰出更多資金資源,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置換政策出台後,各地抓緊布置、迅速落實。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管理更加規範透明。截至今年3月5日,地方共發行置換債券2.96萬億元。”藍佛安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呂林邦表示,甘肅搶抓國家擴大專項債務規模、投向領域等政策機遇,謀劃儲備符合條件的優質債券項目。目前,全省已累計申報項目1115個、資金需求近1200億元。
“這些項目通過審核後,我們將加快發行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切實發揮專項債券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重要作用。”呂林邦表示。
同時,推行高息債務低息化,去年發行的2萬億元置換債券,利率水平下降平均超過2.5個百分點,部分地區下降更為明顯,藍佛安預計,這部分置換債券5年利息減少2000億元以上,極大減輕地方資金壓力和利息支出。並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化解到期時間臨近、隱患比較突出的隱性債務,牢牢守住安全防線。
在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通過實施置換政策,打通了經濟循環的堵點,各地暢通了資金鏈條,帶動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源,科技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得到有力支持。支持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今年地方安排更多資金用於科技創新、促進消費等重點支出,增幅較去年均有提高。
一個亮點是,通過債務置換有效帶動平台退出,從去年四季度情況看,置換政策實施後平台減少4680家,占全年減少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時,通過帶動優化銀行等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增強信貸投放意願,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按照安排,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加快落實落細債務置換政策。指導地方盡早發行使用今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對隱性債務精準置換,對置換資金全流程、全鏈條監管,做到早發力、早見效。
不僅如此,還要持續推進融資平台改革轉型。剝離平台政府融資功能,結合企業實際分類推進市場化轉型,嚴防國有企事業單位穿上“新馬甲”,斬斷借道舉債的“觸角”。堅決遏製新增隱性債務,進一步完善監測體係,將遏製違法違規舉債作為財政監管的重點,將不新增隱性債務作為鐵的紀律,堅決防止化了舊賬又添新賬。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